close


香港回歸十週年,坐台望港,台灣媒體大肆回顧、檢驗、評論、窺視所謂的「一國兩制」是否真的「馬照跑、舞照跳」。一個一個專題接著上,稍有深度的,就從四個男人(黎智英、劉長樂、董建華…等人)的角度看香港這十年風霜;沒啥程度的,就大作香港豪宅、美食特輯,帶你去逛香港迪士尼,外加海洋公園看熊貓;政治斧鑿深刻點的,就來個50萬港民上街頭抗議香港基本法的回顧、把首任特首董建華大加撻伐一番。

然後呢?

台灣人對香港的了解更多更深了嗎?從香港回歸中國的十年我們學到什麼、得到什麼、閃躲了什麼、又失去了什麼呢?好像還是得靠自己去體會。

◎◎◎◎◎
1996年8月,國泰航空從台北飛香港班機降落在啟德機場,九龍的市區建築不算高,飛機降落前就已經可以感受到屬於香港文化的氣味:超大型招牌、擁擠的街道、雙層巴士魚貫駛出公車站,全身紅透的的士(Taxi)在機場大廈外有次序的排班。伸手招了一輛計程車…..。

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出國,目的地,香港九龍YWCA女青年中心。九龍市區隆隆的飛機降落聲,在腦海裡還是聽得好清楚。

Vivian在香港工作十餘年,首次訪港,是假借探望他的名義前去,行前作足功課,尖沙咀至旺角一帶的地圖幾乎烙印腦海中,心底盤算著的是,反正迷了路就走到彌敦道上。住的三星級酒店就在太子站附近。那一年,我在飯店附近的麥當勞點餐,想把可樂換成柳橙汁帶走,講了英文和普通話卻無法溝通。

「橙汁?!」「拎走里度食嗄?」

苦練數年的廣東話終究沒有派上用場,我知道這裡是香港,跟那些配好國語發音的港片不一樣,台灣的國語和中國的北京話不能用,問路的時候發音不標準,香港人以為我是廣東來的遊客:就是會講廣東話,但是腔調怪怪的。我媽還疑惑著為什麼我會說廣東話的同時,我們人在香港,窩打老道,YWCA門口。

「晤該,係不係有個人叫vivian住個度啊?」

◎◎◎◎◎
從經濟面的角度看,香港的確走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、2002、2003年的禽流感、SARS陰霾。但是在政治面上,香港「特區政府」的行政長官非由人民直選,港煤也礙於廣告量不得不「親中」,揣測「上意」的避開某些敏感字眼。在文化層面上,過去滿街的廣東話、洋荊幫英文不再,四處聽得到流利的普通話及各地方言,在香港的茶餐廳裡出沒的是西裝革屢的中國人。

嘴裡還喝著鴛鴦,隔壁的人竟點了一杯豆漿。我看到的是一個城市由盛而衰,再由衰而興。從外觀看,中環的高樓大廈更美了,從骨子裡瞧,香港人的腳步依舊快,但腳步似乎遲疑了。我一介外地遊客,到底看到了什麼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wa 的頭像
    swa

    意外的人生

    s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