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作者 swa (大玩文字遊戲。)
標題 Re: [心得] 木星的初戀
時間 Sat Dec 1 10:09:21 2007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
這次金馬影展有放映三部 Yasmin Ahmad的片,
其實是講述同一個女主角「歐琪」的三段愛情故事,
來源是導演父母親的愛情故事,所以會讓人覺得很「純愛」,
因為很多橋段幾乎就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。

「木星的初戀」算是首部曲,也是最新拍攝完成、最近才上映的。
另外兩部是「花開總有時」跟「我愛單眼皮」,講述歐琪長大後的人生與愛情。
所以我想首部曲的末段這樣收尾,會讓看過前兩部片才來欣賞的觀眾,
更覺得餘韻無窮吧。

有一次,
我聽黎明柔的廣播「人來瘋」介紹這次金馬影展的焦點導演,
其中Yasmin Ahmad有特別提出來講,
在「我愛單眼皮」這部片裡有充分彰顯了大馬的多元文化。
夾雜著中文、粵語、馬來文、英文的文化環境,還有不同種族間的衝突與和諧,
女主角歐琪就這樣邂逅了他的心上人,馬來人遇上華人,
爆發出不同的化學變化與元素。


導演能有如此細膩的觀察力,以及對華人文化的洞察,
是來自她第二任老公(據說是華人,所以她真的會講一點中文啦,不是硬練的)
會後座談講到蠻多拍片的過程。

這次像馬來西亞、羅馬尼亞的新浪潮電影,都是金馬影展特別關注的,
我前幾天去看四月三週又兩天,也是聽導演講述蠻多心路歷程。

其實這些新興國家對電影工業的支持都沒比台灣多(雖然台灣也很慘)
有點像是台灣電影新浪潮那個時代,許多導演頭角崢嶸,
尤其羅馬尼亞這幾年橫掃歐洲各大影展的導演、最佳影片大獎,
四月三週又兩天導演還說:
被邀請去坎城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,大家在乎的是有沒有得獎,
所以拍片壓力更大了。

我個人覺得比較不一樣的是,台灣被歸在電影新浪潮的導演,
拍攝的手法與題材大多侷限在類似的框架內,
反觀羅馬尼亞和馬來西亞的新浪潮,在題材與拍攝手法上比較多元,
或許也和國家歷史人文背景有關吧,馬國本來就是文化大熔爐,
羅馬尼亞在共黨政府垮台前後差異更大,所以........

我不是要抬一個貶一個啦,只是覺得,衝著導演的名氣去看電影,
之後也覺得很有收穫,感覺很棒而已。

小小分享。

題外話,
//今年金馬影展的好片真的很多哩,可惜金導太忙了。
紀錄片兩支:巴布迪倫和未定之天,都拍得太好了,會讓人想起立鼓掌三分鐘,
其他的水準大概就如同往年,有些不熟的導演也有令人驚豔之作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wa 的頭像
    swa

    意外的人生

    s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