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常常不知道要幹嘛,索性騎著腳踏車在住家附近亂逛,享受單純的幸福。

拜「馬上」所賜,萬華一帶房價翻了一倍,真是大出我的意料之外。

有個同事問我是不是有500萬就可以在萬華買到一戶新屋,我還信誓旦旦告訴他:「對呀,還兩房喔。」

隔沒幾天去做田野調查,連10來坪的小套房都漲到每坪39萬了,很驚人!

對於我們這種「25以上,30未滿」的青熟女來說,買屋似乎稍嫌太早,也太急了些,但我還是秉持著好奇心,利用兩個週休假期把萬華一帶主要推案都逛過一輪。

結論就是:我買不起!

我把這個問題點出來,大家應該很容易發現我的病徵是什麼吧?
如果還不行,我就仔仔細細把我的毛病頗西清楚一點好了。


撇除極端案例(天才、蠢蛋、家裡很有錢、家裡特別窮)來看,我身邊的同事都算人格正常、有一份穩定工作的人。

若把一天切割成三大份,大約可以分成工人、家人、情人。

也就是說,我們每天至少有八小時在當工人,領取微薄的薪水,下班後不是急著會情人,就是回家照顧家人(被家人照顧也一樣)。對工作比較積極的,可能會犧牲與家人或情人相處的時間,繼續開發客人;或是去補習班蹲著準備證照或出國留學考試,繼續延長當工人的時間。如果是孤身一人在台北工作,又不積極上進,也多數回家看電視吃外食當個徹底的廢人。

無論是哪一種人,我看我們都還是窮人。

一開始我已經撇除極端因素,所以一個正常人從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開始就業,工作資歷大約有3~6年,取一個我隨便估計的數據,一年可以存下10萬元好了,也都沒有投資運用的話,工作至今大約可以有50萬元的儲蓄。

假設我要在萬華區買一戶新落成的挑高可夾層的小套房,權狀15坪,扣掉公設自己住剛好,但以一坪35萬以上的售價,50萬元,大概只夠支付頭期款的四分之一。就算可以跟家人朋友週轉到頭期款,接下來才是年年繳付房貸痛苦的開始。

工作四五年後發現自己還是非常窮困,感覺很難受!

我把上述的話語告訴幾個比較能說話的朋友,大部分得到的回應是:

「你想買房子,何必趁現在房價最高點,多等幾年吧。」

「沒到30歲就想買房子,好高鶩遠,難怪你會憂鬱症!」

再跟一些比較不熟的人談起,多的是連10萬積蓄的人,連下個月房租都不知道在哪裡,談什麼買房子?想都不敢想!

所以我發現了我的毛病,就是日子過太爽,每天都想著要找自己的麻煩,活該憂鬱到死算了!

然後我又想到另一個才發生不久的例子。

大約兩週前,父親買了一部全新CRV,距離我家前次購車已經是18年前的事情了,所以,換台新車不為過吧。但是父親買了新車之後,很少開,因為它還是習慣手排老爺車,所以最常開那台CRV的人,竟然是我。

我很少有機會用車,連到台北車站都會走路去。上班都搭捷運跟公車,連機車也很少騎了,說到開車,機會真的非常少,但是為了幫父親訓車,還是很「沒事找事做的」把車開出去兜兜。

結果,上高速公路要買回數票,加油兩千起跳,停車每小時50元還很難找到位子,特地開去內湖的好市多買東西,結果亂買了一堆不需要的用品,一趟車開出去至少花了三四千元,還因為很少上路會緊張,搞的身體很疲累。

這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,沒車開,我日子過得也挺好,有了車,煩惱跟著來。

如同現在的我也不是沒地方住,但就是想要有個自己的窩,所以煩惱自己怎麼這麼窮,整個很憂鬱。也不是失業在家當米蟲,工作勤奮效率也不差,但老是覺得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加強,三不五時就想跟誰看齊,可是又沒有人家的一半努力,導致常常努力一會兒,堅持不下去,整個人又更憂鬱。

最後,明明換了公司可以優閒度日,偏偏又覺得這樣太安逸會沉淪,所以又逼著自己要做這做那把自己累死,日子明明可以很開心卻讓自己不開心,罪魁禍首原來就是我自己!

寫完這篇文章我發現什麼,就是我閒不下來嘛。

其實,發發呆也不錯,當個笨蛋,有時候也很快樂。

不要因為怕被人罵,被人嫌、被人指正,讓自己這麼緊張的過生活。

哀呀,我是可以這樣豁達的想、瀟灑的寫出來,但是我做得到嗎?

原來,平凡很難得;說服自己,要過得平凡,更是不容易。

我想,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放慢腳步,當個平凡人吧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wa 的頭像
    swa

    意外的人生

    s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